『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686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因为港交所为东方研究院的ipo行动开了特例,无需提前锁定打新所需的资金,这相当于取消了打新的门槛,以至于让超过70万个投资账户参与了东方研究院ipo的打新活动。
而按照港交所优先保证一户一签的分配策略,每个账户至少能分配到1手GU票。此前,东方研究院规定本公司每手GU票为200GU,也就是说入GU按开盘价计算,GU民中签一手GU票就能获得5000港币的增值收益。
而如果投资者如果能抓住盘中3元的高点抛售,每手盈利更是能达到6000港币以上。
不过港交所一户一签的优先分配策略,也导致了东方研究院的新GU非常分散。公司GU票首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相b于开盘价之所以没多大涨幅,很大原因就在于个人投资者过多。
大部分投资者以前甚至从来都没接触过GU票,这次是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才被忽悠进GU市来打新。这些人大都抱着拼运气的心里,一旦中签就立刻选择卖出,让收益落袋为安!
这就导致了东方研究院上市首日,GU票的换手率非常的高。大量个人投资者迅速卖出离场,让GU价承受了非常大的下行压力。这也是券商承销新GU时,愿意优先把GU票推销给机构投资者的原因。因为机构投资者对于绩优GU,通常更喜欢长期持有。
东方研究院的GU票同样也不例外,在首个交易日,大部分机构投资者不但没有卖出自己手中的GU票,反而不断在进行买入C作。
要知道因为东方研究院的认购倍数高达107倍,这使得负责GU票承销的亚洲新鸿基证券公司,不得不把一半的新GU回调给参加cH0U签的普通投资者,从而让机构投资者们的需求远没有被满足。
那些没获得新GU配售,或者是配售数量没有达到理想目标的机构投资者,只能通过公开市场买入的方式来增加持GU。这也是东方研究院的GU价在大量散户撤离的情况下,依旧非常坚挺的原因所在。
除去那些被红包雨砸中的普通GU民之外,东方研究院上市更主要的受益者,其实是东方研究院的员工和管理层。根据东方研究院向港交所提供的资料显示,管理层和普通员工所持有的GU份总量约为25亿GU左右,占公司总GU本的5%。
即使按首日开盘价计算,这些GU票的市值也达到惊人的155亿港币。虽然这部分GU票有3个月到两年不等的禁售期,但根据机构投资者对东方研究院GU票的追捧程度,后期的GU价行情同样被大家一致看好。
而根据的报道文章投入,仅仅只在本港地区,东方研究院的上市就创造了3000多位百万富翁,120多位千万富翁,以及11个亿万富翁。而除去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另算,其余东方研究院的职员每人的财富,平均增值在30万港币以上。
反倒是李轩的财富增长,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舆论讨论。要知道他持有的东洋研究院GU份,即使安开盘价计算也高达2800亿港币。这其实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李轩单凭这一部分资产,就能稳居全球富豪榜前列。
但香港人对于“财神李”的财富数值,早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大惊小怪了!有一句话叫做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的次数多了之后就没有了新鲜感。
毕竟每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李轩每年都要刷一次眼球。此外还有每年的华人富豪排行榜,李轩也永远是雷打不动的排在最前面。香港民众看的次数多了,都已经有审美疲劳了。
以至于追求报纸销量的香港报社编辑们,现在都已经懒得给“财神李”的财富数字专门安排版面了,而仅仅只是夹杂在其他报道中一笔带过!
且不说东方研究院的上市为香港带来了一场怎样的财富狂欢,但它至少为港GU市场1992年的大牛市,注入了最有力的一支强心剂。
5月2号开市营业的香港创业板,在整T行情的推动下,首批挂牌上市的6只GU票,ipo过程都十分顺利,GU价无一跌破发行价。
这六家新上市公司中,只有四家是本港企业,另外两家企业中的一家,是来自内地深海特区的企业,还有一家则是来自日本的企业。
从这一点中也可以看出,创业板从一开始的野心就不小。它瞄准的目标是成为亚洲的纳斯达克,而非仅仅局限于香港一隅。
李轩当初看到这家赴港上市的日本高科技企业名称和它创始人的名字时,还有一种深深的时空错乱感。这家日本企业的名字叫做软件银行公司,它的创始人名叫孙正义。
没错,就是那个成功投资了雅虎,又成功投资了阿里巴巴的韩裔日本人!
孙正义是一个头脑非常JiNg明的学霸,十六岁就被美国伯克利大学录取。而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就和游戏非常有渊源。当时街机游戏正风靡全日本,于是孙正义顺势把它从日本引入美国校园,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686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