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表妹难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153、年关处处喜与忧[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坊]https://mmiaoshufang.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153、年关处处喜与忧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www.luanhen.

    整个京城都是热热闹闹爆竹声,各家都摆着灶糖放着供果,好恭送这位灶王爷上天说好话。只有林家住小院里是死一样安静??林太太去了。

    “娘??”林悦然眼泪都哭干了,只紧紧拉着母亲冰冷手不动。

    宛氏挺了个大肚子,由小丫鬟扶着靠坐一边椅子上,把头转开去不敢看婆婆还大睁两眼,一边拿着手帕子按着眼角对如鸳道:“有劳世子妃挂念着,只是我婆婆??唉,如今我和小姑可真成了那没根草,也不知这日子可怎么过……”

    如鸳今日本是过来送东西,却不想林太太竟今日去了,将带来十两银子递给宛氏:“少奶奶节哀。您肚里还有孩子,万不可太伤身。这银子您且拿着,世子妃还叫我带了些东西来,都卸厨房了。林太太后事,我去回禀了世子妃,自然会有人过来。只是我们世子妃身子也不便,再说,双身子人也不好进灵堂??”大年下,就算绮年不介意,别人也是介意,比如说秦王妃。

    话犹未了,宛氏已经连声道:“我晓得我晓得,世子妃万不可过来。我婆婆生前对世子妃就如对自己女儿一般,自是以世子妃肚里小世子为重……”说了无数好话,叫小丫鬟将如鸳送了出去,回头来见林悦然还呆呆坐着,不由得叹气道,“小姑还不替婆婆换了衣裳?如今就要进正月了,世子妃纵能派人来帮我们收殓,怕也要一切从简,让人入土为安。小姑这时替婆婆收拾好了,世子妃派人来了看着也像个样子。越发说破了,那都是郡王府人,不过是看着世子妃面子来替我们办事装裹,大过年,人家也忌讳……”

    谁愿意腊月里沾些死人呢?还是自己家人收拾好了,人家来了心里也舒服些,替你办事也利落些。若不然,只说过年了请人来替你家抬死人,就是要多给赏钱,她们哪里有呢?

    林悦然听了这话,眼泪哗地一下流了下来,连哭边找了衣裳出来。却是绮年叫人给做过年衣裳,但碍着林家人罪官之眷身份,也不过是普通茧绸,颜色略鲜亮些罢了。宛氏帮着忙,加上两个小丫头打下手,总算弄得停当。林悦然又要把几件首饰都给林太太戴上,宛氏看着她插了两朵珠花,还要往上插簪子,忍不住道:“小姑留几件罢,日后用银钱地方还多着呢。”

    林悦然哭道:“总不能让母亲光着头去。”

    宛氏有些没好气道:“若没世子妃,如今谁不是头光脚光?”被放出来时候她们只穿着几件单薄衣裳,簪环之类统统都属于抄没之列,一点都不能带出来。如今头上这几样也都是世子妃给,都给林太太装裹了去,日后她们怎么办?

    林悦然抹着泪不说话了,却仍旧把那簪子插到了林太太头上。宛氏看着说她不听,心里一阵烦躁,进里屋去躺下了。她也就只成亲时候见了这小姑一面,后头林太太和林悦然仍回了京城,她跟着林大爷外头任上,直到出了事才被锁拿回京。既是不熟,人家不听她,她也没办法。

    这院里屋子都没盘过地龙,只笼了炭盆。虽郡王府送来炭足够,但用不是银丝炭,怕烟气太重也就不敢多用,还是有些凉意。宛氏歪了身子靠炕头上,手抚着肚子,环视屋中简单陈设,心里不由得拨起了算盘。

    她原是个破落乡绅家女儿,只因生得颇有几分颜色,被林大爷挑中做了填房,为不过是锦衣玉食罢了。如今林家落到这步田地,虽不曾罪及妇孺,但也是彻底败了。若无肚里这块肉,她倒可和离归家,但如今有了儿女牵挂,却是走不了,那就少不得要好好打算一番。

    外头传来隐隐哭声,宛氏不由得皱起眉头叹了口气。这个小姑,是被婆婆养得太娇了,家下这样大变,竟是只会啼哭。不但不能指望她照顾自己这个有孕**子,只怕还要成了自己累赘。

    肚子里孩子似乎是翻动了一下,宛氏把手贴腹上,感觉到肚皮微微凸起一点儿,不由得又皱了皱眉。娘家是指望不上,纵然父母兄**愿意接自己回去,自己也不想再过那布衣蔬食清淡日子了。当初是想着和离归家还能再嫁,但如今肚里有了孩子,婆婆又撒手去了扔下个小姑,自己难道还能把孩子扔给小姑只管归家不成?若带着,一来自己休想再嫁,二来还要养小姑这张嘴,日子难免苦,只怕还没有如今京城里受着郡王世子妃周济过得好。

    郡王府??宛氏心里猛然一亮。林家倒了头,平日里来往人家没个上门,只有这位世子妃将她们接了来。究其原因,一来林太太与她亡母有些闺中交情,二来当初林太太曾成都到京城路上照顾过她。这也不过都是小事,可见这位世子妃是个念旧心善,且郡王府家大业大,想来也不乎这点儿开销,甚至将来自己孩儿,若能有郡王府说句话,前程也比个犯官之后强得多。7k7k001.

    可郡王府如何肯照顾自己和小姑一辈子呢?宛氏两道眉又紧锁起来。自打被押解进京,她两眉就没展开,如今年轻额头上已经有了几道细而深纹路。凭着婆婆那点儿情份,郡王府周济自己些银子是必然,可是说到将来那却不是一日之计。

    如今迫眉睫生计问题有世子妃解决,其后就是小姑亲事了。父母双亡,小姑要守孝三年,这三年之内郡王府必然还是会照应,那三年之后呢?小姑若嫁了,郡王府还会这样照顾自己么?小姑若嫁得好,将来自己和孩子或者还能沾些光,可是她一个犯官之女,能有什么好姻缘?除非是??

    宛氏微微抬起身体,有几分兴奋??倘若小姑能嫁进郡王府里去,自己岂不就能一辈子都倚着郡王府了么?自然了,小姑这样子进去了也只能做个妾,但郡王府那是什么地方?进去做妾也比嫁给平头百姓要强得多。何况世子妃又是旧相识,小姑只要安分守己,日子自然好过,还能拉扯**子和侄儿一把呢。何况守孝三年,小姑年纪就十八以上了,就是要嫁人也嫌大些,还不如去郡王府做妾……

    宛氏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差。肚子里孩子又踢起脚来,她伸手摸了摸,心里暗暗地道:“好孩子,娘替你盘算了一条路呢,总不能让你苦一辈子……”

    大年下死人,若不立刻抬出去,就得出了正月再办丧事。因此宛氏一力主张,林太太也只家里停了一夜,便收殓入棺,郊外随便择了块地埋了。到了头七那日,恰好是除夕,姑**二人备了些饭菜,既是年夜宴,又是祭物,冷冷清清祭拜了一番。因大家都是身心俱疲,连岁也没有守便都去睡了,只听得外头一阵阵爆竹声响,别家都过年……

    吴府这个年过得极热闹。娶了两个媳妇,大房一儿一女也定下了亲事,就连吴知雪,因姐姐如今是太子良娣,又有了身孕,也颇有几家不错人家或托人捎话,或暗中试探,显见从前与东阳侯府退亲之事风波已然是过去了。除了孙姨娘哀叹女儿还外地受苦之外,人人都很高兴。

    人逢喜事精神爽,郑氏今晚真是笑容满面,笑语连珠。这个儿媳她娶得顺心,虽说管家理事上略微绵软了些,但胜性子温驯,对她极敬重。郑氏素来好强,喜欢别人对自己言听计从,是以对张沁十分满意。且张沁相貌不差,与吴知霆夫妻感情也好,二房可谓是其乐融融了。

    李氏坐桌边,瞧着韩嫣转来转去地忙碌,脸上也止不住地带着笑容。这个长媳真是娶对了,管家理事是一把好手,这进门才半年,今年年夜宴她就能担起一半事来了,省了自己多少麻烦?看来再有半年,自己也能卸下手享享清福了。就是张沁虽不如她能干,却是个好脾气从不生事,两房人住一起,怕相互攀比生事,如今这妯娌两个是有礼有让,大家和睦那就是兴旺之象,怎不让人高兴呢?

    颜氏坐上头,看着两个儿媳满脸笑容,心里又是高兴又是难受。前几日英国公府来人送年礼,翡翠也跟着来了,她拉了翡翠松鹤堂里说了半天话,方知道县主与乔连波并不和睦,轻视不说,有时还要拿出苏姨娘事挑拨几句。偏偏阮麟对乔连波虽是不错,只是苏姨娘事上不肯让步,搞得乔连波隔些日子就要为这事掉几滴眼泪。想她那样娇弱身子,若时常受这样委屈,如何受得了呢?

    “外祖母吃菜。”乔连章虽然每天都要进来给颜氏请安,但他明年就要下场,如今课业也重了,并没多少时间跟颜氏说话,难得今夜能守着颜氏,便连连地给颜氏挟菜。

    颜氏心里欣慰,道:“外祖母吃呢,章哥儿也吃。明年就要下场,你念书念得怎么样啊?”

    乔连章不由得向吴若钊看了一眼。今夜阖府欢宴,也不分男席女席,统统都围着桌子坐了。吴若钊察觉了他目光,便淡淡道:“章哥儿读书还聪慧,也算用功。”

    说句实话,若单论读书,乔连章并不比吴知差,甚至还略微多了几分小聪明。虽然年纪比吴知还小一岁,但如今两人进度是一样。倘若没有前头事,吴若钊是爱惜人才,少不得要好生指点着,但既有了那样事,他对乔连章就实上心不起来了,不过是不偏不倚罢了,吴知有什么,也就给乔连章什么,但若说私地下指点督促,那就没有了。

    颜氏听了不觉高兴起来,拉着乔连章手道:“好孩子,你得好生念书,若有不懂,只管向你舅舅和表哥们请教。将来,将来你姐姐还指望着你替她撑腰呢。”她是了解自己这个继子,倘若乔连章去向他请教,无论如何是不会被拒绝,只是不知乔连章自己能不能贴得上去。

    乔连章乖巧答了,心里却有些怯。他看来,舅舅实有些冷峻,还是两位表哥较为温和,只是如今他年纪大了,自是知道自己这家里不受人待见,有时虽想去请教,又觉得胆怯不敢上前。好书院里有先生,有同窗,请教他们也是一样。先生都夸自己读书聪慧,将来考了出来,难道还不能离了这里单独去开门立户么?

    颜氏看着乔连章点头答应,心里舒坦了许多,又想起乔连波来,不由得有些心酸,抬手按了按眼角道:“你有了出息,你姐姐那里也舒心些……说起来,你也不小了……”一眼看见坐下头吴知,不由得又起了心思,“哥儿都定了亲,你亲事也该相看起来了。”

    李氏垂着眼只看着自己盘里,郑氏也低了头,嘴角微微弯起一丝讽刺笑意。用膝盖想她都知道,乔连章亲事颜氏自然是没有人选,少不得又要交给李氏去办。当初弄出那事儿时候怎就没想到如今还要指望着李氏呢?

    果然颜氏说完了话,就看向李氏:“老大媳妇,你说是不是?”

    “老太太说是,老太太做主自然是没有错。”李氏不紧不慢地抬起头来答了一句。

153、年关处处喜与忧[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